共 15 条
石羊河上游甘肃臭草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过程
被引:16
作者:
赵成章
[1
]
龙瑞军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兰州大学青藏高原草地与牦牛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石羊河;
甘肃臭草;
退化草地;
植被群落;
恢复过程;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8.03.021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研究了化学除莠+适度放牧条件下,祁连山北坡甘肃臭草(Melica przewalskyi)草地群落的植被恢复过程。结果表明,使用专用除草剂杀灭甘肃臭草后,恢复草地在2000~2006年经历了甘肃臭草优势阶段、冷蒿+甘肃臭草阶段、冷蒿+阿尔泰针茅阶段、阿尔泰针茅+杂类草阶段等4个演替阶段。2006年草地群落的植物种数比对照草地增加4~7种,盖度和密度接近或高于对照草地,甘肃臭草由优势种变为伴生种,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成为优势种。与对照草地相比地下总根量减少9.06%,活根量提高3.5%,并且表现出深层化分布趋势,0~50cm土层的含水量提高7.2%。经过7a的恢复演替,草地群落的稳定性增加,但是,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仍然较低,杂类草所占比例较大,尚未达到成熟群落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286 / 292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