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寿命水平和死亡模式的再估计

被引:43
作者
王金营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2]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死亡漏报; 队列留存法; 布拉斯罗吉特生命表; 死亡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文章采用留存率方法和布拉斯罗吉特生命表法对1990年以来三次人口普查的低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年龄别死亡概率、寿命水平进行重新评估计算。结果发现,低龄人口0~4岁漏报较为严重,特别是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不仅仅0~4岁人口死亡漏报严重,而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也相当严重。根据重新修正的分性别、分年龄别的死亡概率数据,构建生命表,分别计算得到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出生预期寿命,1990年我国男性出生预期寿命为67.33岁,女性为71.70岁,2010年男性为71.58岁,女性为78.26岁。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我国寿命水平提高快于2000年之前的20年。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基于韦伯与正态分布非线性估计的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 [J].
张琼 .
保险研究, 2010, (08) :3-9
[2]   中国人口死亡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 [J].
刘会敏 ;
牛叔文 ;
杨振 .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01) :44-52+96
[3]   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分死因研究 [J].
张晓磊 .
中国人口科学, 2007, (02) :69-74+96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 [J].
黄荣清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03) :11-20+95
[5]   近20年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性别差异研究 [J].
任强 ;
郑晓瑛 ;
曹桂英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01) :4-15+97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J].
任强 ;
游允中 ;
郑晓瑛 ;
宋新明 ;
陈功 .
中国人口科学, 2004, (03) :21-31+81
[7]   中国高龄死亡模式及其与瑞典、日本的比较分析 [J].
曾毅 ;
金沃泊 .
人口与经济, 2004, (03) :8-16
[8]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死亡水平间接估计 [J].
翟德华 .
人口与经济, 2003, (05) :65-69+31
[9]   人口死亡的logit模型和双对数模型的比较研究 [J].
黄荣清 .
人口与经济, 1996, (04) :10-16+9
[10]   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动分析──兼论对1990年人口普查死亡水平的调整 [J].
李树茁 .
人口研究, 1994, (02) :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