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5a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潘敖大 [1 ,2 ]
曹颖 [1 ,3 ]
陈海山 [1 ]
孙善磊 [1 ]
机构
[1]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厦门市气象局
[3] 江苏省气象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产量; 自助抽样方法; 江苏省;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3.02.001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86—2010年江苏省63个气象站的常规气象数据和粮食单产统计资料,分析了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和江苏全省三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基于自助抽样(bootstrap)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各区和全省粮食产量对作物年(11月—次年10月)、夏粮—秋粮生长季(11月—次年5月和6—10月)和月尺度气候要素的响应;并定量评价了过去25a气候变化对各区和全省粮食产量的影响以及各气候要素的贡献。结果表明:1)在作物年、夏粮—秋粮生长季以及月尺度上,三区和全省各气候要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在不断发展的农业管理措施和技术以及气候的共同作用下,三区和全省粮食单产显著(p>0.01)增加,其中,全省增加趋势为66.89kg·hm-2·a-1。2)除苏南地区对作物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响应不显著外,粮食产量对降水的不随时间变化的负响应关系(即随降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而增加)均在不同时间尺度和地区得到了体现,说明降水对这些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十分重要;其中,苏北、苏中和全省粮食产量随作物年降水的增加(减少)而减小(增加),平均速率分别为0.19%·(10mm)-1、0.09%·(10mm)-1和0.11%·(10mm)-1。3)三类模型结果均显示气候变化使得苏北、苏南和江苏粮食产量减小,但结果略有差异,其中,利用月气候要素建立的模型C的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总产)的影响最大,其均值分别为-6.51%·(10a)-1(-11.28×108kg·(10a)-1)、-3.27%·(10a)-1(-2.36×108kg·(10a)-1)和-1.34%·(10a)-1(-4.45×108kg·(10a)-1)。另外,为了系统而全面地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考虑月尺度的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近50a来华北地区负积温变化特征 [J].
高庆九 ;
张荣 ;
管兆勇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4) :448-457
[2]   中国冬季气温异常EOF分析的改进 [J].
周国华 ;
罗小莉 ;
王盘兴 ;
李丽平 ;
谢瑶瑶 .
大气科学学报, 2012, 35 (03) :295-303
[3]   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苏省水稻热害发生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J].
包云轩 ;
刘维 ;
高苹 ;
申双和 .
中国农业气象, 2012, 33 (02) :289-296
[4]   气候变暖等因素对山东省种植业产出的影响 [J].
曹广平 ;
陈永福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3) :32-36
[5]   环杭州湾地区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J].
孙善磊 ;
周锁铨 ;
薛根元 ;
娄伟平 ;
吉宗伟 ;
石建红 .
大气科学学报, 2011, 34 (06) :672-682
[6]   江苏省冬小麦播种期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J].
张佩 ;
高苹 ;
刘彦丽 .
气象科学, 2011, 31 (06) :763-769
[7]   连云港水稻产量的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J].
肖卉 ;
沈瑱 ;
刘杰 ;
翟伶俐 .
气象科学, 2011, 31(S1) (S1) :84-89
[8]   环杭州湾地区近36年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 [J].
孙善磊 ;
周锁铨 ;
薛根元 ;
吉宗伟 ;
李强 ;
任永建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5) :830-841
[9]   淮海地区降水周期及突变特征分析 [J].
孙善磊 ;
周锁铨 ;
金博 ;
李金建 ;
赖安伟 .
气象科学, 2010, 30 (02) :221-227
[10]   近43年来黑龙江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J].
高永刚 ;
顾红 ;
姬菊枝 ;
王育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4) :53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