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性”、“情实”和“情感”——中国儒家“情本哲学”的基本面向

被引:22
作者
刘悦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关键词
情本哲学; 情本儒学; 情性; 情实; 情感; 道始于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中国儒家"情本哲学",就是一种以情为本的哲学,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是"情",英文只能以Qing这个译名为准。因为,此"情"并不仅囿于"情感"之基本义,同时也包含了"情实"的基础义,更有"情性"的境界义,这构成了中国"情本哲学"的三个基本面向。在情当中,既有形而上之"道"的涵义("情性"),也有形而下之"器"的意义("情实"),还有居中并上下联通的意蕴("情感"),"情性"、"情实"与"情感"恰是三位一体从而构成了三角架构。中国的"情本哲学"以儒家为主干,倡导一种"道始于情"的智慧之路。于是乎,"道始于情"就有了三重哲学意蕴:第一,道始于"情实":道开始于实情、实际和具体的事情;第二,道始于"情感":道开始于感情、情感和感性的人情;第三,道始于"情性":道开始于情之性,而非性之情,亦即(自下而上)性生于情,而非(自上而下)情出于性。由此,建基在"一个世界"的中国世界观基础上,可以来重构一种本土化的"情本儒学"或"情本哲学"。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情感与自由——蒙培元先生访谈录 [J].
蒙培元 ;
郭萍 .
社会科学家, 2017, (04) :3-6
[2]   情感哲学视野中的“恻隐之心”——兼论孟子情论的全球性价值 [J].
刘悦笛 ;
Zhu Yuan .
孔学堂, 2015, 2 (04) :20-27+122
[3]   《性自命出》与传世先秦文献“情”字解诂 [J].
李天虹 .
中国哲学史, 2001, (03) :55-63
[4]  
论语今读.[M].李泽厚.中华书局.2014,
[5]  
哲学纲要.[M].李泽厚;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  
圆善论.[M].牟宗三; 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7]  
郭店楚墓竹简.[M].荆门市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02,
[8]  
情感与理性.[M].蒙培元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  
朱谦之文集.[M].[朱谦之著];黄夏年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1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M].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