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机理与路径

被引:12
作者
李文秀 [1 ]
夏杰长 [2 ]
机构
[1] 广东金融学院华南金融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自主创新; 产业融合; 机理; 路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从技术变革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方式分为嵌入式、交叉式和捆绑式。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因素可分为信息技术、技术创新和分工与专业化三个方面,以此为基础,从自主创新视角来看,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机理主要是自主创新通过提升组织的信息技术能力、技术创新和推动分工与专业化深化而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因此,基于自主创新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实现路径是推动自主创新的信息技术推广与应用、通过公共创新平台进行自主创新、促进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协作体系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7+159 +1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间产业融合研究 [J].
李美云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 (05) :34-40
[2]   自主创新推动服务业成长:机制、效应与实现路径 [J].
李文秀 ;
夏杰长 .
财贸经济, 2010, (12) :120-126+145
[3]   基于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产业融合探析 [J].
张惠萍 .
管理现代化, 2008, (03) :51-53
[4]   技术创新、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 [J].
陈柳钦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5) :63-68
[5]   租赁如何为制造业服务——访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屈延凯先生 [J].
王春平 .
上海商业, 2004, (04) :19-20
[6]   论信息化中的产业融合类型 [J].
周振华 .
上海经济研究, 2004, (02) :11-17
[7]   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J].
魏江 .
科研管理, 2003, (04) :54-60
[8]   产业融合拓展化:主导因素及基础条件分析(上) [J].
周振华 .
社会科学, 2003, (03) :5-14
[9]   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 [J].
胡汉辉 ;
邢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2) :23-29
[10]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 [J].
马健 .
经济学动态, 2002, (05)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