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六年十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一

被引:19
作者
沈志华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关键词
波兰事件; 匈牙利事件; 中苏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与一些东欧国家的关系处于困境,波兰与匈牙利相继爆发了危机,赫鲁晓夫不得不求助于中共。尽管在危机处理的初期,中共来不及参与,但在决定从布达佩斯撤军和再次武装占领匈牙利的问题上,中国的意见起了主导作用。在危机处理的后期,苏联听从了中国的建议和主张,其结果是毛泽东既批判了苏联的大国主义,又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波匈事件标志着中共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43+192 +192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冷战阴影下的匈牙利事件:大国的应策与互动.[M].胡舶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毛泽东传.[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3]  
苏联专家在中国.[M].沈志华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4]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M].沈志华总主编;姚海卷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  
刘少奇传.[M].金冲及 主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6]  
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M].(英)本·福凯斯(BenFowkes)著;张金鉴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7]  
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个“反党”集团.[M].赵永穆等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7,
[8]  
忆毛主席.[M].吴冷西 著.新华出版社.1995,
[9]  
波兰战后的三次危机.[M].刘祖熙;刘邦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10]  
哥穆尔卡的改革探索.[M].(波)普塔辛斯基(Ptasinski;Jan)著;于欣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