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

被引:725
作者
祝智庭
孙妍妍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创客教育; 技术使能; 创新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在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席卷全球的影响之下,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教育的新园地。该文通过对中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对创客教育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并对创客教育在我国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层次解读。在新兴科技和互联网社区的发展大背景下,创新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理念的思想。创客课题的八个要素包括:课题的切身性、课题的复杂性、充足的资源、互动和合作、高强度、合理的时间安排、分享教育、以及新颖性。在我国,创客教育具有贯彻以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尚技重工"的文化等优势。推进我国创客教育的方式有:设立多校共享的创客中心、提供相应的教师培训、鼓励器材的研发生产、创建社区创客中心、创建良好的激励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如何建设适合中小学的创客空间──以温州中学为例 [J].
谢作如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09) :13-15
[2]   创客运动与STEM教育——专访“创客教父”Mitch Altman [J].
吴俊杰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2) :39-42
[3]   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J].
"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 ;
华国栋 .
教育研究, 2007, (09) :16-22
[4]   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 [J].
徐辉 .
教育研究, 2001, (01) :10-14+34
[5]   创新教育论纲 [J].
朱永新 ;
杨树兵 .
教育研究, 1999, (08) :8-15
[6]  
A means of personalising learning: incorporating old and new literacies in the curriculum with mobile phones[J] . Elizabeth Hartnell-Young,Frank Vetere.Curriculum Journal . 2008 (4)
[7]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 Theory, Practice and Rubber Sling Shots[J] . Higher Education . 2006 (2)
[8]  
Introduction: Constructivism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m in the career field[J] . Richard A. Young,Audrey Collin.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 2004 (3)
[9]  
Computer availability, computer experience and technophobia among public school teachers[J] . Larry D. Rosen.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199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