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乡心理效应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被引:26
作者
姜永志 [1 ]
张海钟 [2 ]
张鹏英 [3 ]
机构
[1]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2] 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
[3]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关键词
老乡心理效应; 理论探索; 实验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1 [认知];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040203 ;
摘要
老乡心理的本质是祖籍族群认同。中国人的老乡心理表现在离开家乡到外地后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人的依恋、对家乡方言的认同、老乡之间的相互帮助行为乃至老乡之间的组织行为。研究发现,老乡心理效应由语言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习俗认同、地域认同等成分组成,必备条件由中心因素和外围因素构成,中心因素包括离家在外、地缘切近、文化趋同和相互扶持。采用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考察在本地和外地上学的大学生对老乡的参照效应,发现被试在外地时,参照本省(市)人加工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其他参照条件,对本省(市)人表现出参照效应;被试在本地时,各参照条件下回忆成绩没有差异。老乡心理是形成区域心理性格的基础,也是区域文化差异与人格差异相互作用的重要标志。老乡心理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心理基础。老乡认同的核心是社会文化认同,社会文化认同以语言认同为内核。
引用
收藏
页码:1237 / 12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同乡交往的社会表征研究.[D].张曙光.清华大学.2006, 02
[2]   Making places: The role of attachment in creating the sense of place for traditional streets in Malaysia [J].
Shamsuddin, Shuhana ;
Ujang, Norsidah .
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8, 32 (03) :399-409
[3]   Dislocating identity: Desegreg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lace [J].
Dixon, J ;
Durrheim, K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4, 24 (04) :455-473
[4]  
Celebrating group and place identity: A case study of a new regional festival.[J].Karen De Bres;James Davis.Tourism Geographies.2001, 3
[5]  
Five kinds of self-knowledge.[J].Ulric Neisser.Philosophical Psychology.1988, 1
[6]  
文化语言学教程.[M].苏新春;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  
野蛮人的性生活.[M].()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wski)著;高鹏;金爽编译、配图;.团结出版社.2005,
[8]  
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M].程贵铭;朱启臻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9]  
动机与人格.[M].马斯洛(Maslow;A.H.)著;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
[10]  
地方认同: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分析.[J].庄春萍;张建新;.心理科学进展.201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