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动能转换与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13
作者
朱益超
机构
[1] 墨尔本大学
关键词
整体劳动生产率; 产业劳动生产率; 劳均设备资本; 资本比值;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6.09.004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49.22 [劳动生产率];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从三次产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配置结构、变迁动能等3个维度,采取指数分析、对数分析和分段回归分析相结合,对19802014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和动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中,第三产业贡献度48.4%,第二产业贡献度43.5%,第一产业贡献度8.1%;产业劳动生产率贡献度占79.6%,产业劳动力配置结构贡献度20.4%;劳均设备资本贡献度85.7%,劳动力质量贡献度28.3%,产业资本配置结构贡献度-6.7%,人口就业率贡献度-3.0%,消费与产出成长指数之比则基本零贡献。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动能转换与机制创新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在于强势推进产能转型升级、居民增收扩消、劳动扩量提质、资本深化量质并举、工业经济强身健体、新型城镇化改革和要素配置优化调整。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视角下的资本质量提升 [J].
王士香 ;
董直庆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3) :58-62
[2]   产业结构变迁、劳动力市场扭曲和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 [J].
杨天宇 ;
姜秀芳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5, (04) :57-67
[3]   基于优化CD模型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
纪良 .
统计与决策, 2014, (01) :107-109
[4]   劳动力市场扭曲、结构转变和中国劳动生产率 [J].
盖庆恩 ;
朱喜 ;
史清华 .
经济研究, 2013, 48 (05) :87-97+111
[5]   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81—2007) [J].
宋冬林 ;
王林辉 ;
董直庆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2) :91-106+222
[6]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基于乡村与城镇两部门的指数方法实证分析 [J].
张应禄 ;
陈志钢 .
农业技术经济, 2010, (10) :82-88
[7]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分解——基于扩展的Nordhaus指数方法 [J].
吕韬 ;
车前进 ;
吴建楠 .
生产力研究, 2010, (10) :142-143+175
[8]   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比较分析 [J].
陈宏伟 ;
李桂芹 ;
陈红 .
财经问题研究, 2010, (02) :28-31
[9]   改革以来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因素:基于产业结构的分析 [J].
邬民乐 .
西北人口, 2009, 30 (02) :37-41
[10]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