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院落的价值和功能探析

被引:23
作者
袁明宝
朱启臻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关键词
农村院落; 物理空间; 社会文化空间; 撤村并居; 农民上楼;
D O I
10.13370/j.cnki.fs.2013.06.013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农村院落是伴随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场所。它不仅是一种物理空间单元,而且是社会文化单元,具有生产存储等物理空间功能和社会文化象征功能。强制性的撤村并居和农民上楼改变了农村传统居住形式和生产生活空间,使农村院落形态发生各种变迁,其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不断消解。然而,中国农村社会远没有到村落终结和农民终结的时代,农村村落和院落仍具备其存在的客观需求和文化社会需求。强制性地取消院落不仅改变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也打击了农民精神生活和文化信仰。因此,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现实和农民基本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传统院落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社会 [J].
王增辉 .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2, (10) :73-75
[2]   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J].
吕晶 ;
蓝祧彪 ;
黄佳 .
广西城镇建设, 2012, (04) :71-73
[3]   传统住居空间——“院落空间”探析 [J].
龙宏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 2004, (03) :10-13
[4]  
费孝通全集.[M].费孝通; 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5]  
费孝通全集.[M].费孝通; 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6]  
村治的逻辑.[M].贺雪峰;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  
帝国的隐喻.[M].(英) 王斯福;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8]  
江村经济.[M].费孝通;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9]  
江村经济.[M].费孝通;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  
私人生活的变革.[M].龚小夏译;阎云翔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