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对抗的“被告人说话式”审判——对我国“控辩式”刑事审判的实证考察

被引:21
作者
李昌盛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控辩式审判; 被告人说话式审判; “双高”现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立法机关于1996年在吸收了对抗式刑事审判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设了"控辩式审判"方式,以解决庭审走过场的弊端和实现控辩审职能的分化。从司法实践来看,改革者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我国的刑事审判在实际运作上是一种缺乏对抗的"被告人说话式"审判,具体表现在:庭审上趋于消极但不中立的法官,公诉人对审判的单方面主导,被告人是法庭上的"主角","说话权"受限的量刑辩护人,法庭调查的书面化等。由此导致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双高现象:高效率和高定罪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8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书面证言及其运用 [J].
龙宗智 .
中国法学, 2008, (04) :128-144
[2]   证人出庭作证难及其解决思路 [J].
胡云腾 .
环球法律评论, 2006, (05) :557-561
[3]   关于加强死刑案件辩护的若干问题 [J].
顾永忠 .
法学家, 2006, (04) :85-93
[4]   刑事证人出庭率: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理论阐述 [J].
左卫民 ;
马静华 .
中国法学, 2005, (06) :164-176
[5]   日本和意大利刑事庭审中的证据调查程序评析 [J].
孙长永 .
现代法学, 2002, (06) :90-95
[6]   浅谈律师在法庭上的“说话权” [J].
刘保成 .
律师世界, 1998, (03) :12-1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律师建议稿与论证[M]. 法律出版社 , 田文昌, 2007
[8]  
北京一辩护律师和法官争吵被逐出法庭. 北京晨报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