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的选择

被引:6
作者
董再平
机构
[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增长竞争; 转移支付模式; 一般性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5 [财政支出];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一般和专项转移支付是政府转移支付的两种形式。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内在逻辑在于缓解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专项转移支付则体现中央政策意图,纠正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在中国式财政分权和增长竞争的约束下,中央政府选择了专项转移支付为主、一般性转移支付为辅的模式,但难以解决管理难题;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是实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手段,但却依赖于一系列制度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规模——基于区域差异的视角 [J].
谢乔昕 ;
孔刘柳 .
税务与经济, 2011, (04) :8-12
[2]   财政分权、激励结构与专项转移支付 [J].
李谭君 ;
文超 .
当代财经, 2010, (09) :22-28
[4]   中国究竟应当实行什么样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 [J].
李万慧 ;
刘夏阳 ;
赵小蓉 .
地方财政研究, 2009, (02) :37-40
[5]   专项转移支付漏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
汪冲 .
财经研究, 2007, (12) :58-67
[6]   转轨时期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问题分析 [J].
董再平 .
经济体制改革, 2007, (02) :113-117
[7]   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的政府行为选择 [J].
谢自鸾 ;
杨洋 .
统计与决策, 2007, (05) :112-113
[8]   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几点建议 [J].
宋槿篱 ;
李玮 .
法学杂志, 2005, (03) :62-64
[9]   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 [J].
丘海雄 ;
徐建牛 .
社会学研究, 2004, (04) :24-30
[10]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J].
周黎安 .
经济研究, 2004, (06) :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