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退耕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C、N、P储量和分配格局

被引:17
作者
胡亚林 [1 ,2 ]
曾德慧 [1 ]
姜涛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青沟沙地生态实验站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退耕还林; C,N,P储量; 分配格局; 杨树人工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C、N、P循环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退耕还林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以科尔沁沙地农田、5年生杨树人工林和1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退耕还林对生态系统C、N、P储量和空间格局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1)与农田相比,退耕5年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的C、N、P储量下降,然而10年生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的C、N、P储量升高,其中植物生物量的C、N、P储量占生态系统总储量比例随着退耕还林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2)与5年生杨树人工林相比,退耕还林10年的杨树人工林树叶、树枝、树干、树根和凋落物的C、N、P储量均显著增加(P<0.05),不同元素(C、N、P)储量在退耕5和10年的杨树人工林各器官空间分配格局不同;(3)与农田相比较,退耕还林5年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均表现出下降趋势,而10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增加趋势,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农田、5年杨树人工林和10年杨树人工林)土壤C、N、P储量在各土层分配格局不同。上述结果充分表明,在我国科尔沁沙地将农田退耕为杨树人工林能够显著改变生态系统C、N、P储量和空间分配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4206 / 42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J].
王小利 ;
郭胜利 ;
马玉红 ;
黄道友 ;
吴金水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6) :1281-1285
[2]   量化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变化 [J].
王春梅 ;
刘艳红 ;
邵彬 ;
赵景刚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3) :112-119
[3]   三峡库区几种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有机碳研究 [J].
陈亮中 ;
肖文发 ;
唐万鹏 ;
潘磊 ;
史玉虎 .
林业科学, 2007, (04) :111-114
[4]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研究进展 [J].
李海波 ;
韩晓增 ;
王风 .
土壤通报, 2007, (02) :384-388
[5]   退耕还林地桦木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贮量与空间分布 [J].
吴小山 ;
黄从德 .
生态学杂志, 2007, (03) :323-326
[6]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J].
陈广生 ;
田汉勤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189-204
[7]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J].
迟光宇 ;
王俊 ;
陈欣 ;
史奕 .
土壤, 2006, (06) :755-761
[8]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植被活体生物量C贮量的研究 [J].
吴建国 ;
张小全 ;
徐德应 ;
朱高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3) :277-283
[9]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 [J].
黄宇 ;
冯宗炜 ;
汪思龙 ;
冯兆忠 ;
张红星 ;
徐永荣 .
生态学报, 2005, (12) :3146-3154
[10]   西南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草)模式对土壤肥力质量演变的影响 [J].
龙健 ;
邓启琼 ;
江新荣 ;
刘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279-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