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数据的再检验

被引:66
作者
刘修岩 [1 ,2 ]
邵军 [1 ]
薛玉立 [1 ]
机构
[1]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江苏经济全球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集聚; 经济增长; 动态面板模型; Williamson效应;
D O I
10.14116/j.nkes.2012.03.007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集聚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和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集聚的增长效应则转变为负方向。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活动的集聚的确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一定的门槛后,集聚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集聚趋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空间集聚是否总能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假定条件下的思考 [J].
孙浦阳 ;
武力超 ;
张伯伟 .
世界经济, 2011, 34 (10) :3-20
[2]   威廉姆森假说: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 [J].
徐盈之 ;
彭欢欢 ;
刘修岩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04) :95-102
[3]   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
章元 ;
刘修岩 .
世界经济, 2008, (03) :60-70
[4]   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张艳 ;
刘亮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1) :48-56
[5]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 [J].
范剑勇 .
经济研究, 2006, (11) :72-81
[6]   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 [J].
路江涌 ;
陶志刚 .
经济研究, 2006, (03) :103-114
[7]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 [J].
罗勇 ;
曹丽莉 .
经济研究, 2005, (08) :106-115+127
[8]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 [J].
梁琦 .
世界经济, 2004, (12) :32-40
[9]   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 [J].
文玫 .
经济研究, 2004, (02) :84-94
[10]   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J].
范剑勇 ;
朱国林 .
管理世界, 2002, (07) :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