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媒介化社会的他者想象与自我建构

被引:24
作者
黄婷婷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二次元; 媒介化社会; 他者想象;
D O I
10.15997/j.cnki.qnjz.2019.30.010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正>近年来,以日本的"初音未来"和本土的"洛天依"为代表的虚拟偶像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追星热潮。随着虚拟偶像粉丝帝国的逐渐崛起,Bilibili网站、乐元素、腾讯、网易、巨人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虚拟偶像。曾经依附于二次元文化的虚拟偶像正在逐步突破次元壁,从区隔于ACGN圈中的小众文化一跃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新的文化现象。我们不禁要追问:虚拟偶像的诞生与发展根植于怎样的社会语境?虚拟偶像为何能受到青年一代的热烈追捧?这一文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2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M].斯迪格·夏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2]  
表达·戏谑.[M].严亚.人民出版社.2017,
[3]  
消费社会.[M].(法)让·波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ErikH.Erikson)著;孙名之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   生存的数字之影:数字资本主义的哲学批判 [J].
蓝江 .
国外理论动态, 2019, (03) :8-17
[6]  
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表征与透视.[J].胡疆锋;.文化研究.201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