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悖论、量子远程关联及其判决性实验——从逻辑观点看

被引:12
作者
桂起权 [1 ]
姜小慧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EPR悖论; 贝尔不等式; 判决性实验; 远程关联性; 非定域性; 背景知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02 [科学的哲学原理];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8 ;
摘要
1.EPR悖论产生的要害或根源在于,背景知识是"有毛病的"却又被公认为正确的。爱因斯坦等人借助于理想实验和EPR论证,发掘了量子力学背后在元理论层次的奇特的非定域性假设,从表面上看,似乎违背相对论的要求。2.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检验属于"判决性实验"的范畴。3.纽拉特的"船上修船"与波普尔的"沼泽地"隐喻都生动地说明科学理论可以有相对可靠的经验基础。同样道理,"可错的背景知识"有资格成为"判决性实验"的相对可靠的逻辑基础,因此判决性实验的判决效力也是相对确定的。4.爱因斯坦想维护实在论和非超距作用并不错,但量子整体性或远程关联性也不容忽视,它将展示有待进一步挖掘的深刻含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判决性实验的相对确定性与判决效力——以光的判决性实验为例 [J].
桂起权 ;
姜琳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6
[2]   全同粒子的哲学问题 [J].
万小龙 .
哲学研究, 2005, (02) :112-117+128
[3]  
在宏观与微观之间[M]. 中山大学出版社 , 成素梅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