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时代的中国科学社

被引:1
作者
张剑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民间社团; 政府; 科学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2.9 [科学事业史];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1914年6月创建于美国的中国科学社,利用北洋政府时期中央权力的"空隙"发展起来,充当国家学术代表,在国际学术界发言,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作为民间科学的象征,虽然受到政府科学体制的挤压,但还是具有相当的力量,在相关科学事务上一方面批评政府行为进而向政府建言,一方面自律科学家群体自身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希冀继续充当民间科学代表,以为新社会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不想在政府的全力统制中道路日渐逼仄,苟延残喘至1960年宣布解散。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9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民国科学社团发展研究——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 [J].
张剑 .
安徽史学, 2002, (02) :56-63
[2]   黄宗甄访谈录 [J].
樊洪业 ;
王德禄 ;
尉红宁 .
中国科技史料, 2000, (04) :316-323
[3]   《科学》杂志的两度停刊与复刊 [J].
许为民 .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2, (03) :24-29
[4]  
竺可桢日记[M]. 科学出版社 , 竺可桢著, 1990
[5]  
中国科学技术团体[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何志平,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