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21
作者
姜东晖
胡继连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水资源; “农转非”; 水权补偿; 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我国的水资源"农转非"现象日益凸显并具有"多赢"的社会经济效应,既能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又能推动农业节水和工业发展。水资源"农转非"的潜在负效应是"如果转换失控,可能会损害农业和农民的用水权益"。为防止"转换失控",应认真地考虑对农业和农民的补偿及对水资源"农转非"现象的调控和管理。补偿的形式可以是价格补偿、节水投资补偿或新水源补偿;调控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水资源转移的数量调控和程序调控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改造传统农业.[M].(美)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著;梁小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
[2]   生态恢复目标下的生态需水内涵探讨 [J].
夏哲超 ;
潘志华 ;
安萍莉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04) :5-8
[3]   酒泉市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罗志桢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04) :13-16
[4]   甘肃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J].
杨林娟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7, (01) :30-33
[5]   农业节水的微观困境与出路:山东的实证 [J].
胡继连 ;
姜东晖 ;
陈磊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12) :6-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