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中国北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情景模拟与预测
被引:33
作者:

李月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学院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学院

何春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学院
机构:
[1]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情景模拟与预测;
BP神经网络;
元胞自动机;
系统动力学;
北方13省(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北方13省(市)为研究区,借助系统动力学(SD:System Dynamics)、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和元胞自动机(CA:Cellular Automata)模型建立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数量变化与空间分布相结合的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演变规律的动态模拟模型,并对研究区多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模拟.模型充分发挥了各子模型的特点和优势,综合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宏观驱动因素与微观格局演化特征,较全面地考虑了多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并引入CA模型中,利用BP神经网络简化了CA模型模拟过程中参量权重确定问题,提高了参量权值确定的精度和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模拟精度约74%,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对脆弱生态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响应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模拟结果表明,未来30a中城建用地、林地、水体将明显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将不断减少,草地的数量则在波动变化中相对保持稳定;空间上,农牧交错带和东-南部地区变化最为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713 / 7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利用蚁群智能挖掘地理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
[J].
刘小平
;
黎夏
;
叶嘉安
;
何晋强
;
陶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24-834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嘉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何晋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从高维特征空间中获取元胞自动机的非线性转换规则
[J].
刘小平
;
黎夏
.
地理学报,
2006, (06)
:663-67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中国北方13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19891999)
[J].
李月臣
;
宫鹏
;
陈晋
;
刘春霞
;
何春阳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5)
:145-148

李月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宫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陈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刘春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何春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4]
基于地理元胞自动机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J].
熊利亚
;
常斌
;
周相广
.
资源科学,
2005, (04)
:38-43

熊利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常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周相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5]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研究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李晓兵
;
李京
;
李月臣
;
李景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5)
:464-473

何春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史培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陈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潘耀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李晓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李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李月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李景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
[6]
国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研究综述
[J].
张华
;
张勃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3)
:422-43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知识发现及地理元胞自动机
[J].
黎夏
;
叶嘉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9)
:865-87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嘉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广州,香港
[8]
中国北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J].
何春阳
;
史培军
;
李景刚
;
潘耀忠
;
陈晋
.
地理学报,
2004, (04)
:599-607

何春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潘耀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
CLUE-S模型及其在奈曼旗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模拟中的应用
[J].
张永民
;
赵士洞
;
P.H.Verburg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3)
:310-318

张永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Sciences,WageningenUniversity北京,北京,POBox,AAWageningen,TheNetherlands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P.H.Verburg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Sciences,WageningenUniversity北京,北京,POBox,AAWageningen,TheNetherlands
[10]
大都市区城市扩展模型——以北京城市扩展模拟为例
[J].
何春阳
;
陈晋
;
史培军
;
范一大
.
地理学报,
2003, (02)
:294-304

何春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

陈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一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