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秸秆资源处置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59
作者
王舒娟
蔡荣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秸秆处置; 成本; 收益; 农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4 [];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82803 ; 120405 ;
摘要
秸秆是"用则利,弃则废"的生物质能资源,其综合利用对于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江苏省624户水稻和小麦种植户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将秸秆用作生活燃料的农户比重最高,占比75.80%;其他依次为秸秆还田,占比35.42%;露天焚烧,占比29.49%;出售秸秆,占比26.92%;用作饲料及沼气,占比5.45%。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分别测算了秸秆用作生活燃料、秸秆还田、秸秆制沼气、秸秆出售,以及露天焚烧的农户成本与收益,比较了各种处置方式下的农户净收益,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户处置秸秆的行为。结果表明,雇佣拖拉机至15 km处的秸秆收购点出售秸秆的方案下,农户将得不偿失;其他各种处置方式下,农户均能获得一定净收益。按照净收益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秸秆燃料、秸秆还田、秸秆沼气、以自有拖拉机出售秸秆、露天焚烧、直接出售秸秆(他人上门收购)。其中,农户露天焚烧秸秆无需付出成本即能获得收益,但面临一定的政策约束;秸秆用作生活燃料面临的约束条件相对较少;秸秆还田及秸秆制沼气面临较强的技术约束;秸秆出售面临极强的市场约束。因而从个人角度看,焚烧秸秆是农户比较秸秆处置成本与收益后的理性选择结果,但从社会角度看,农户作为社会人,露天焚烧秸秆是非理性的。本研究对于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应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健全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并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3]   农户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的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苏、皖两省实证 [J].
赵永清 ;
唐步龙 .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7, (02) :244-246+264
[4]   制度失灵与技术创新——农民焚烧秸秆的经济学分析 [J].
李振宇 ;
黄少安 .
中国农村观察, 2002, (05) :11-16+80
[5]   农村秸秆焚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J].
邬莉 ;
陈静 ;
朱晓东 ;
许有鹏 ;
冯彬 ;
杨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S1) :111-113
[6]  
Agricultural burning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detected by MODIS.[J].J.L. McCarty;C.O. Justice;S. Korontzi.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6, 2
[7]  
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图解.[M].谢祖琪;屈锋;梅自力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  
改造传统农业.[M].(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商务印书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