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和政策措施——以陕西秦巴山区为例

被引:6
作者
苏冰涛
李松柏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生态贫民; 可持续生计; 秦巴山区; 自然资本补偿; 综合安置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采用问卷法,对秦巴山区5个县的生态贫民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生态贫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生态贫民"生计状况不容乐观。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与理论性分析,对秦巴山区"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进行了系统描述;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政策与建议。研究得出: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政策,促进"生态贫民"可持续生计机制的系统性构建,是保证秦巴山区"生态贫民"生活状况改善与生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和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 [J].
李松柏 ;
苏冰涛 .
科学·经济·社会, 2012, 30 (01) :5-10+15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基于中西部6省市10县(区)的调查分析 [J].
彭军 ;
杜漪 ;
蔡文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 (02) :34-37
[3]   三江源生态移民选择性及对三江源生态移民效果影响评析 [J].
孟向京 .
人口与发展, 2011, 17 (04) :2-8
[4]   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生态效益计量研究 [J].
王昌海 ;
温亚利 ;
李强 ;
高海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6) :125-134
[5]   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J].
谢旭轩 ;
张世秋 ;
朱山涛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3) :457-464
[6]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以浙江省试点为例 [J].
夏丽霞 ;
高君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31 (03) :285-289
[7]   山地化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协同开发研究——以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重庆市东南翼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例 [J].
冯佺光 ;
赖景生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05) :557-561
[8]   秦岭山区板桥村生态模式转变及对策 [J].
刘敏 ;
李松柏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4) :10634-10635+10639
[9]   论我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J].
孙绪民 ;
周森林 .
理论探讨 , 2007, (05) :90-92
[10]   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调查与思考 [J].
刘家强 ;
罗蓉 ;
石建昌 .
人口研究, 2007, (04)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