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视野中的城市社区治理和多民族参与

被引:32
作者
周大鸣 [1 ,2 ,3 ,4 ]
机构
[1] 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3] 中国民族学会
[4] 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城市社区建设; 社区治理; 民族问题; 多民族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083304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社区建设动员过程中,将各民族视为一体的"居民动员"逻辑,忽视了社区中各少数民族历史地和实践地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组织结构特征,从而导致城市社区中民族关系的紧张。一个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的权力格局的形成是社区自治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社区自治组织结构设置,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制度保证;动员各民族居民共同参与,则是通过实践实现社区自治的群众基础。在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中,实现社区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城市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治理向社区自治方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与中国社会学使命 [J].
郑杭生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4) :12-21+242
[2]   社会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J].
戴长征 .
人民论坛, 2011, (17) :136-139
[3]   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 [J].
马戎 .
西北民族研究, 2009, (01) :6-19+35
[4]   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 [J].
俞可平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8, (03) :5-17+159
[5]   邻里政治:城市基层的权力操作策略与国家-社会的粘连模式 [J].
桂勇 .
社会, 2007, (06) :102-126+208
[6]   清代地方乡村治理的传统特征 [J].
陈绍方 .
晋阳学刊, 2006, (03) :83-88
[7]   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与批判 [J].
邓正来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3) :5-9
[8]   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 [J].
何海兵 .
管理世界, 2003, (06) :52-62
[9]   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 [J].
费孝通 .
江海学刊, 2002, (03) :15-18+206
[10]   中国的城市社区自治怎么走?——上海潍坊街道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实践的启示 [J].
刘君德 .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04)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