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源流到多层流演化:以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政策议程为例

被引:23
作者
王程韡
机构
[1]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多层流演化; 政策议程; 触发机制; 科研不端行为;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09.10.021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通过对我国两起重大科研不端案件的回顾,对传统的多源流政策议程模型和触发机制理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行动者能动性的多层流演化的新模型。本文打开了问题流过程的黑箱并指出,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在于来源于不同行动者对于复杂问题的收敛能力之间的博弈;而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政策议程的形成是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对科技体制建设中逐渐暴露出的新问题重新界定的方式,对现有矛盾的一种缓和甚至焦点转移。因此《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只是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政策议程的"新的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1460 / 14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透明处理科研不端行为 [J].
杨金志 ;
王蔚 ;
刘丹 .
瞭望, 2007, (16) :14-15
[2]  
“汉芯”事件:不了了之?[J]. 邢雁宁.电子经理世界. 2006(04)
[3]   “汉芯造假”谜团调查 [J].
王琦玲 .
IT时代周刊, 2006, (05) :36-42
[4]   前车之鉴:晚近十大学案警示录 [J].
杨玉圣 .
社会科学论坛, 2004, (05) :36-46
[5]   李富斌事件始末 [J].
芜茗 .
现代物理知识, 1993, (03) :33-35
[6]  
“汉芯”事件不只是陈进的个人丑剧[N]. 朱述古.工人日报. 2006 (006)
[7]  
一个工程公司的汉芯生意[N]. 左志坚,杨琳桦.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 (017)
[8]  
“汉芯一号”造假传闻调查[N]. 杨琳桦.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 (001)
[9]  
“汉芯三号”面世[N]. 吕网大.人民日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