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分析—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例

被引:30
作者
贾军 [1 ]
张卓 [2 ]
张伟 [1 ]
机构
[1]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协同度; 实证;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3.04.002
中图分类号
F426.5 [];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技术创新系统可分为产品创新系统和工艺创新系统。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系统设计为由以创新绩效为表征的状态子系统和以创新资源协同为度量方法的行为子系统构成的二象系统。分析了技术创新系统子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1995-2008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科技活动数据,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其中,提升工艺创新资源协同水平将成为未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59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的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J].
毕克新 ;
孙德花 .
中国软科学, 2010, (09) :156-162+192
[2]   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 [J].
汤铃 ;
李建平 ;
余乐安 ;
覃东海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04) :594-602
[3]   管理二象对偶论初探 [J].
高隆昌 ;
李伟 .
管理学报, 2009, 6 (06) :718-721
[4]   我国产业组织演变协同度的实证分析——以企业融合背景下的我国IT产业为例 [J].
陶长琪 ;
陈文华 ;
林龙辉 .
管理世界, 2007, (12) :67-72
[5]   科技—经济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1998—2003 [J].
鹿峰 ;
李竟成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5-9
[6]   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例 [J].
秦臻 ;
秦永和 .
中国软科学, 2007, (04) :102-108
[7]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系统协同度分析 [J].
黄鲁成 ;
张红彩 ;
李晓英 .
统计与决策, 2006, (11) :78-80
[8]   中国国有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J].
徐浩鸣 ;
徐建中 ;
康姝丽 .
工业技术经济, 2003, (02) :43-46
[9]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 [J].
孟庆松 ;
韩文秀 .
天津大学学报, 2000, (04) :444-446
[10]   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交互过程及模式研究 [J].
郭斌 .
科技管理研究, 1999, (06)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