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

被引:152
作者
崔建远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教授
关键词
民法; 物权法; 准物权; 水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水权由水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 ,是汲水权、引水权、蓄水权、排水权、航运水权等组成的权利束 ,具有私权与公权的混合性质。由其支配形式的特殊性与其客体的特殊性所决定 ,其客体的特定性是个别形态 ,不特定性反而常见。汲水权、引水权等类型犹如水所有权主体的转换器 ,其运行使水所有权从水资源所有权中分离出来 ,转归水权人享有。因此 ,它们不含有占有权能。水权基本上不具有排他性 ,应通过优先性规则来解决水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依据先占用原则取得的水权闲置达一定年限便归于消灭。因水权与典型物权差别过大 ,物权法不宜直接规定 ,但应为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相关的民法理论亦应进行反思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62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水权制度初论 [J].
裴丽萍 .
中国法学, 2001, (02) :91-102
[2]   矿业权基本问题探讨 [J].
崔建远 ;
晓坤 .
法学研究, 1998, (04) :81-90
[3]  
期待权理论研究[D]. 申卫星.中国政法大学. 2001
[4]  
黄河断流与黄河水权制度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常云昆著, 2001
[5]  
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冯尚友著, 2000
[6]  
美国日本水权水价水分配[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美][J.R.蒂瑞克]JohnR.Teerink, 2000
[7]  
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日)我妻荣著, 1999
[8]  
财产法[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英)F.H.劳森(F.H.Lawson), 1998
[9]  
比较法总论[M]. 贵州人民出版社 , (德)茨威格特(Zweigert, 1992
[10]  
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美)沃森(Watson,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