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政治诱因:理论整合与中国经验

被引:32
作者
郭小安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网络谣言; 政治诱因; 非理性化参与; 非制度化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1204 ; 120401 ;
摘要
在中国特定政治生态下,网络谣言除了和情感、理性有关,更与现实社会矛盾的累积、底层情绪的积压以及制度化参与渠道不足有关。它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集体求知、政治表达、社会动员和政治监督方式,甚至有时候还是弱者反抗的武器。谣言的治理应该跳出谣言本身,不仅需要参与主体理性的提高,更需要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4+129 +1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国民倾向性政策态度形成的扎根研究.[D].陈姣娥.华中科技大学.2012,
[2]   谣言定性与定量的再思考 [J].
郭小安 ;
王国华 .
情报杂志 , 2012, (10) :59-64+82
[3]   论网络政治谣言及其社会控制 [J].
张雷 .
政治学研究, 2007, (02) :52-59
[4]   社会变迁的折射:20世纪50年代的“毛人水怪”谣言初探 [J].
李若建 .
社会学研究, 2005, (05) :182-201+245
[5]  
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M].周裕琼; 著.商务印书馆.2012,
[6]  
中国政治参与报告.[M].房宁;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  
抗争性政治.[M].于建嵘; 著.人民出版社.2010,
[8]  
抗争政治.[M].(美) 蒂利 (Tilly;C.) ; (美) 塔罗 (Tarrow;S.) ; 著.译林出版社.2010,
[9]  
众声喧哗.[M].胡泳;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  
论集体记忆.[M].(法)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Halbwachs)著;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