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探讨

被引:22
作者
马彪 [1 ]
刘学军 [2 ]
机构
[1] 天津市西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 天津市泰达医院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两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再给予依达拉奉,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E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疗效,并测定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ESS、ADL评分增加,血清T-SOD水平升高、MDA、NSE水平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ESS、ADL评分增加,血清T-SOD水平升高、MDA、NSE水平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升高血清T-SOD水平,降低血清MDA、NSE水平,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SOD和MDA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吴秀珍 ;
陈方方 .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2, 25 (04) :388-390
[2]   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检测意义 [J].
姜晓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1) :35-37
[3]   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J].
陈蓉 .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 (05) :478-479
[4]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J].
孟文格 ;
陈小贺 ;
赵雪征 ;
楚若鹏 ;
冯彦平 .
河北医药, 2010, 32 (02) :148-150
[5]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 [J].
李检生 ;
代红源 ;
董巍 ;
余能伟 ;
董凌琳 ;
杨友松 .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 (02) :41-43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意义 [J].
丁秋蕾 ;
赵明哲 ;
吴海燕 ;
郝小军 ;
安翠平 ;
周琰 .
山东医药 , 2007, (23) :7-9
[7]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J].
王振海 ;
孔繁元 ;
谢鹏 ;
潘月英 ;
李光宁 ;
张鲁军 .
临床荟萃, 2003, (19) :1105-1107
[8]   急性脑梗死血清SOD、MDA、NO水平变化及其意义附视频 [J].
李守荣 .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2, (03) :264-265
[10]   急性脑梗死诱发SIRS及MODS时患者血清SOD含量变化研究 [J].
王松 ;
郭洪志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9, (02) :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