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区域比较研究

被引:53
作者
余冬筠 [1 ,2 ]
金祥荣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2]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创新主体; 创新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法; 区域差异;
D O I
10.19571/j.cnki.1000-2995.2014.03.007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通过构建旨在评价中国三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三大主体的创新活动均对创新资源的依赖较大,创新效率值均小于1,其中企业的创新效率值最低。技术非效率因素显著存在,其中政府资助和创新主体间的联系对创新主体的作用截然不同。同时,在以创新效率的聚类分区中,企业创新高效区的省份相当少,高校创新高效区和科研院所创新高效区的省份较多,但又有所差异。区域创新主体间的效率差异,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别,显示出了区域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发展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瑞典、德国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J].
欧文汉 .
中国财政, 2012, (18) :73-76
[2]   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 [J].
白俊红 ;
江可申 ;
李婧 .
管理世界, 2009, (10) :51-61
[3]   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基于行业层面的实证研究 [J].
沈坤荣 ;
孙文杰 .
管理世界, 2009, (01) :38-48+187
[4]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 [J].
李习保 .
管理世界, 2007, (12) :18-30+171
[5]   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工业经济转型——对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DEA法衡量及转型特征分析 [J].
陈勇 ;
李小平 .
管理世界, 2007, (06) :56-63
[6]   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的分析 [J].
张杰 ;
刘志彪 ;
郑江淮 .
管理世界, 2007, (06) :64-74
[7]   R&D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6, (11) :60-71
[8]   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 [J].
陈佳贵 ;
王钦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9) :5-10+33
[9]   科技资助促进企业R&D研究 [J].
程华 .
科研管理, 2005, (04) :68-71
[10]  
Innovations, Competitiveness and Local Embeddedness: A Study of Machinery Producers in Sweden[J] . StaffanLarsson,AndersMalmberg.Geografiska Annaler: Series B, Human Geography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