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49
作者
简茂球
罗会邦
乔云亭
机构
[1]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广东广州,广东广州,广东广州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西太平洋暖池区; 大气热源; 中国夏季降水;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04.04.003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并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高原东部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则长江流域地区的夏季降水显著偏多(偏少),而华南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少(偏多)。菲律宾南部附近的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上空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时,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偏涝(偏旱),而华南地区、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则偏旱(偏涝)。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中国的夏季降水受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影响的显著范围要比受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影响的显著范围要大。无论是高原热源异常还是西太平洋暖池热源异常,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都存在类似EAP型的遥相关波列。大气热源的异常是通过直接影响垂直运动场的异常,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夏季降水的异常。夏季高原热源或西太平洋暖池热源偏强(偏弱)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比常年位置偏南(偏北)。
引用
收藏
页码:355 / 3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西太平洋暖池的跃变及其气候效应 [J].
赵永平 ;
吴爱明 ;
陈永利 ;
胡敦欣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317-326
[2]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3]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英文) [J].
赵平 ;
陈隆勋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1) :106-116
[4]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季节转换期全球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J].
郑庆林 ;
梁丰 .
热带气象学报, 1999, (03) :56-66
[5]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期变化的数值试验 Ⅰ.青藏高原热源的作用 [J].
巩远发 ;
纪立人 .
热带气象学报, 1998, (02) :11-17
[6]   夏半年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J].
罗会邦 ;
陈蓉 .
气象科学, 1995, (04) :94-102
[7]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J].
黄荣辉 ;
孙凤英 .
大气科学, 1994, (02) :141-151
[8]   Japan [P]. 
HARRY CHISLET .
美国专利 :US1357688A ,19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