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武汉市自然资本分析

被引:11
作者
刘航
宋豫秦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自然资本; 生态足迹; 武汉市; 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2.051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足迹方法是目前研究自然资本状况的常用方法之一,能够较好地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势。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武汉市1995年、2000年、2005年自然资本消长情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1995年、2000年、2005年的自然资本需求和供给比例分别达到18.402∶1、20.765∶1、27.276∶1,供需矛盾显著;人均生态赤字分别达到2.4206hm2·人-1、2.5163hm2·人-1、2.9009hm2·人-1,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制约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生态用地类型分析显示,耕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赤字明显,应作为武汉市改善自然资本状况重点关注的对象。文章提出了倡导市民合理消费,同时健全绿色保障制度体系、优化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等对策和措施,旨在为武汉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18 / 8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宁夏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法 [J].
张文鸽 ;
管新建 ;
杨文丽 .
人民黄河, 2007, (02) :15-16+78
[2]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本研究 [J].
段晓峰 ;
许学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48-52
[3]   论中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历史使命 [J].
李佩成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Z1) :373-377
[4]  
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J]. 张志强,孙成权,程国栋,牛文元.地球科学进展. 1999(06)
[5]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 [J].
叶文虎 ;
仝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 (03) :83-87
[6]   论世界银行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最新指标体系 [J].
王海燕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 (01) :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