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成效评价和指标内在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50
作者
张挺 [1 ]
徐艳梅 [2 ]
李河新 [1 ]
机构
[1] 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乡村建设; 指标体系; 结构方程模型; 评价量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同时实现,其内在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递进性。对总要求五个方面间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研究梳理,能够为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首先本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二级评价指标,从农民的认可和满意度的角度筛选出26个观测指标,构建乡村建设成效评价量表;基于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从11个省随机抽取了35个村,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2份,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展开了评价研究。实证评价表明,实施金融创新村社综合治理模式的乡村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村民对建设成果认可度高。其次,本文分析了5个二级指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内部之间的影响和联系,提出了三个层次、两条线的结构假设。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5个二级指标的内部关系和相互间的影响机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5个二级指标间存在三个层次、两条线的层次递进关系和交互影响关系,乡村建设的实现可以沿着基础层次、发展层次、最高层次的路径实施,并在政策实施中注重其相互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N].施维;刘振远;.农民日报.2018,
[2]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M].郑大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的思考 [J].
程晓明 .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8, (01) :30-39
[4]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陈锦泉 ;
郑金贵 .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 (09) :540-544
[5]   乡村建设情况与村民评价分析 [J].
李超 ;
孟庆国 ;
郗希 .
经济研究参考, 2016, (44) :109-120
[6]   基于SEM的“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研究 [J].
徐友全 ;
赵海洋 .
项目管理技术, 2016, 14 (04) :25-30
[7]   中国乡村建设思想的百年演进(论纲) [J].
王先明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1) :1-26
[8]   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J].
孙金颖 ;
焦燕 ;
王岩 .
建筑经济, 2015, 36 (12) :107-110
[9]   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许可杰 ;
刘喜波 ;
马鑫喆 .
改革与战略, 2013, 29 (03) :77-7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