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

被引:64
作者
郭毅
周志斌
李富康
马可夫
王晓萍
机构
[1]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2] 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广东省深圳市
[3] 广东省深圳市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病变特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粥样斑块;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9;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寻找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的血清标志物。通过对 12 0例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组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 84例患者于入院 3周后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结果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 72 .5 % (87例 ) ,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 4 .17%。梗死侧颈动脉软斑发生率 (32 .9% )高于非梗死侧 (16 .9% ) ,软斑组和硬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 ,而软斑组基质金属蛋白酶 9水平又高于硬斑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可能以斑块居多 ,而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 ,软斑为脑梗死重要危险因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86 / 18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J].
梅宇 ;
王桂照 ;
不详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2003, (04) :376-379
[2]   缺血性中风与主动脉弓及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J].
郭毅 ;
赵宏文 ;
陈实 ;
张少文 ;
姜昕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2, (06) :427-430
[3]   活化淋巴细胞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 [J].
李飞雪 ;
黄体钢 ;
周丽娟 .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2, (04) :300-303
[4]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J].
张敬霞 ;
王宏光 ;
宋世宗 .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1, (04) :547-549
[5]   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J].
卫华 ;
王拥军 ;
颜振瀛 ;
华杨 .
中国全科医学, 2001, (02) :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