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的区位分析

被引:94
作者
姜广辉
张凤荣
周丁扬
赵婷婷
谢志丹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2]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北京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内部用地结构; 区位分析;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农村居民点作为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用地载体,对其内部结构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演变规律。本文结合GIS技术使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区位条件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演变的区位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发现,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具有区域差异性。在众多区位要素中,农村居民点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是刻画这种分异规律最为突出的,而由于北京市乡镇层次上交通道路完备程度分异性不强,因此距交通道路的距离的影响则并不太显著。随着区位条件逐渐外推,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集中性指数则在增加;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使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形成不同的地域特点。同时,随着区位条件的改变,农村居民点内部不同用地类型的区位意义指数也在发生规律性变化。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调整纳入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内容之中。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于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并体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向;同时,还应根据区域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村镇规模控制标准,提出各自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模式与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 [J].
马锐 ;
韩武波 ;
吕春娟 ;
白中科 ;
陈建设 ;
丁学智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S1) :192-194
[2]   基于GIS和信息熵的松嫩平原土地利用结构演化分析——兼论系统无序度、复杂性与多样性 [J].
王宗明 ;
张柏 ;
黄素军 ;
李建平 ;
宋开山 ;
段洪涛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 (03) :196-200
[3]   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J].
张风丽 ;
赵俊 ;
赵雷英 ;
不详 .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05) :457-460
[4]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J].
陈红宇 ;
胡曰利 ;
胡晓芙 ;
胡月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2) :300-304
[5]   中心村建设理论与我国中心村建设的探讨 [J].
徐全勇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1) :48-52
[6]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分级 [J].
刘咏莲 ;
曲福田 ;
姜海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4) :18-23
[7]   京津唐地区农村——城市转型研究 [J].
闫二旺 .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4, (11) :16-21
[8]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 [J].
李宪文 ;
张军连 ;
郑伟元 ;
唐程杰 ;
苗泽 ;
刘康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4) :276-279
[9]   晋中平原地区农村聚落扩展分析 [J].
冯文勇 ;
陈新莓 .
人文地理, 2003, (06) :93-96
[10]   大城市郊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J].
杨庆媛 ;
张占录 .
中国软科学, 2003, (06)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