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相关关系模式的思考

被引:10
作者
冀瑞俊 [1 ]
贾建平 [1 ]
卢洁 [2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
[2]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发病时间; 缺血半暗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复杂临床干预过程。在溶栓治疗的实践过程中,“时间窗”是一个普遍沿用的概念,但单纯的依赖“时间窗”,往往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指导临床溶栓干预的决策。方法:本研究采用例证的方法,通过代表不同发病时间及相应缺血半暗带存在情况的4例典型病例,探讨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相关关系的模式。结果:根据基础血管病变、血流储备、侧支循环、缺血耐受等因素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存在情况分为三种模式,即骤变型、渐变型和缓冲型。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对应关系存在个体差异。临床进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时,要树立个体化的“时间窗”评价理念。
引用
收藏
页码:335 / 338+393 +3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intravenous alteplase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ECASS II) [J].
Hacke, W ;
Kaste, M ;
Fieschi, C ;
von Kummer, R ;
Davalos, A ;
Meier, D ;
Larrue, V ;
Bluhmki, E ;
Davis, S ;
Donnan, G ;
Schneider, D ;
Diez-Tejedor, E ;
Trouillas, P .
LANCET, 1998, 352 (9136) :124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