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局部缺血后C-fos基因表达的意义及机理研究

被引:5
作者
王占祥
章翔
易声禹
费舟
张志文
张剑宁
机构
[1]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
C-fos基因,脑缺血,氯胺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2 [脑血栓形成];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局部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经颞骨开窗结扎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脑局部缺血模型,采用地高辛标记C-fos探针原位杂交法,观察脑缺血后大脑皮层及海马等区域C-fos基因的表达状况,用C-fos阳性细胞密度作定量研究指标。结果:脑缺血组、氯胺酮组和对照组,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区域C-fos阳性细胞分别呈高密度、低密度和散在分布,三组间相差显著(P<0.01)。在脑的其余部位,包括丘脑、脑干、小脑等区域,三组C-fos阳性细胞均呈散在分布,无组间差异。结论:脑局部缺血可诱发大脑皮层及海马C-fos基因表达,C-fos基因表达可能是缺血致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氯胺酮对脑缺血后C-fos基因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NMDA受体激活可能参与了缺血后C-fos基因表达过程
引用
收藏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