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区系分析

被引:12
作者
刘子雄
朱天辉
张健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四川雅安,四川雅安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壤微生物; 根际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四川省洪雅县两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的桦木(Betulaluminifera)、苦竹(Pleioblastusamarus)林地为对象,并以农耕地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及这两种林木的根际效应,分析和探讨了这两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两种林地中,微生物数量从春季到秋季一直增加,秋季达最大,冬季最小;在农耕地中,从春季到冬季一直增加,在冬季最大。(2)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农耕地全年的微生物总数(干重条件下)最多,苦竹林地次之,桦木林地最少。(3)不同的季节,桦木和苦竹的根际效应各不相同,各季节微生物的R/S值都在1~2,全年的微生物R/S值分别为1.37,1.24。(4)从微生物学总体上评价两种退耕还林模式的生态效益,则苦竹林模式优于桦木林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及其与土壤因子间的关系 [J].
周智彬 ;
李培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1246-1250
[2]   几种固沙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J].
罗明 ;
单娜娜 ;
文启凯 ;
潘伯荣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 (06) :618-622
[3]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根际土壤养分状况 [J].
章家恩 ;
刘文高 ;
王伟胜 .
土壤与环境, 2002, (03) :279-282
[4]   宁镇山区不同森林土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肖慈英 ;
阮宏华 ;
屠六邦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077-1069+1078
[5]   毛竹竹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研究 [J].
徐秋芳 ;
姜培坤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6) :648-652
[6]   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 [J].
许景伟 ;
王卫东 ;
李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1) :51-55
[7]   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以及生物量特征 [J].
张成娥 ;
刘国彬 ;
陈小利 .
土壤通报, 1999, (03) :7-9
[8]   杉木连栽土壤微生物及生化特性的研究 [J].
杨玉盛 ;
邱仁辉 ;
俞新妥 ;
黄宝龙 .
生物多样性, 1999, (01) :1-7
[9]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Ⅲ.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 [J].
孙波 ;
赵其国 ;
张桃林 ;
俞慎 .
土壤, 1997, (05) :225-234
[10]   森林土壤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 [J].
杨承栋 .
世界林业研究, 1994, (04)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