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的“核邻避情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30
作者
张乐 [1 ,2 ]
童星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社会工作系
[3]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邻避情结; 核能; 风险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16.23 [核能工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核能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而核能设施所在地居民的"邻避情结"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基于胶东半岛三个有核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公众针对核能设施的"邻避情结"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反对性态度,二是心理接受距离,三是搬迁意愿,其中多数被访者的"邻避态度"坚决,心理接受距离较远,而搬迁意愿不太强烈;在影响居民"邻避情结"产生的诸多因素中,核电设施的健康威胁、风险的长期性和居民对核电站带来的收益判断等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性别差异、年龄大小和知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公众的"核邻避情结"。上述研究结果清晰地描述了公众的"核邻避情结"的特征,展现了各种因素与"核邻避情结"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有关部门的"邻避"冲突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Facts and Fears: Understanding Perceived Risk.[J].Vassie;Slovic;Fischhoff;Lichtenstein.Policy and Practice in Health and Safety.2005, S1
[2]  
Trust; Emotion; Sex; Politics; and Science: Surveying the Risk-Assessment Battlefield.[J].Paul Slovic.Risk Analysis.1999, 4
[3]  
跨文化的风险感知.[M].( ) 瑞纳; 主编.北京出版社.2007,
[4]  
风险的感知.[M].(美) 斯络维克; 主编.北京出版社.2007,
[5]   北京市居民对核电的认知与接受意愿——基于日本核泄漏事故背景下的调查 [J].
全世文 ;
曾寅初 ;
黄波 .
北京社会科学, 2012, (05) :55-60
[6]   核电站周围人群核焦虑研究 [J].
余宁乐 ;
李宁宁 ;
杨广泽 .
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 (01) :9-11
[7]   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 [J].
朱文斌 ;
张明 ;
刘松华 ;
孙福荣 ;
李锦 .
能源技术经济, 2010, 22 (04) :47-50
[8]   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诊断及对策研究——广东核电公众接受性实证研究 [J].
陆玮 ;
唐炎钊 ;
杨维志 ;
赵宏中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20 (12) :21-23
[9]   核电的公众接受性研究 [J].
时振刚 ;
张作义 ;
薛澜 ;
KeithFlorig .
中国软科学, 2000, (08) :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