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员主导型金融组织治理:理论框架与比较分析

被引:12
作者
刘西川 [1 ]
陈立辉 [2 ]
杨奇明 [3 ]
机构
[1]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成员主导; 金融组织; 治理结构; 治理机制; 利益主体;
D O I
10.13246/j.cnki.iae.2014.10.010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围绕成员主导型金融组织治理的特殊性,本文提出一个有机贯穿组织目标、治理问题、治理结构与机制的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比较分析了国内三类成员主导型金融组织即社区发展基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组织目标、治理问题以及治理结构与机制。研究发现,净借款者主导、管理者控制是这三类组织中最突出的两个治理问题,且前者是此类组织特有的治理问题;三类组织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尚未对其治理问题做到有针对性的匹配,具体表现为,由于缺乏对净借款者与管理者的有效激励与监督,净储蓄者与非管理者成员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外部支持与监管不仅不能促进各利益主体实现激励相容,反而加剧了他们之间的利益不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80+111 +11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员利益倾向:判断、影响与解释 [J].
董晓林 ;
徐虹 ;
易俊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10) :69-77
[2]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目标瞄准、还款机制及供给成本——以四川省小金县四个样本村为例 [J].
刘西川 .
农业经济问题, 2012, 33 (08) :65-72+111
[3]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内部治理机制缘何“异化”?——社员合作博弈的视角与来自浙南M镇的证据 [J].
陈东平 ;
周振 .
江苏社会科学, 2012, (02) :62-67
[4]   农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江苏省步凤镇农民资金互助社案例分析 [J].
孔祥智 ;
平时利 ;
毛飞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3 (04) :1-6
[5]   内生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分析——基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考察 [J].
王建英 ;
陈东平 .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 (02) :19-24
[6]   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安全性与风险控制——7省18个互助资金试点的调查与思考 [J].
黄承伟 ;
陆汉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9 (05) :14-20
[7]   社区发展基金的变迁、管理及绩效分析——以云南省剑川县、禄劝县社区发展基金为例 [J].
程玲 ;
向德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9 (05) :21-26
[8]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资金互助制度分析 [J].
夏英 ;
宋彦峰 ;
濮梦琪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04) :29-33+110
[9]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研究进展 [J].
黄承伟 ;
陆汉文 ;
宁夏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 (07) :63-67
[10]   社区规范与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机制研究 [J].
王玮 ;
何广文 .
农业经济问题, 2008, (09) :23-2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