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杨书申
孙珍全
邵龙义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健康效应; 来源解析; 能见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气溶胶的一部分,由于其粒径小以及可为毒性物质提供载体,对环境和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细颗粒物PM2.5的研究现状,主要围绕细颗粒物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与分析方法、健康效应、来源解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25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透射电镜在气溶胶单颗粒分析中的应用 [J].
杨书申 ;
邵龙义 ;
李金娟 ;
张邦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4) :608-611
[2]   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 [J].
时宗波 ;
邵龙义 ;
T.P.Jones ;
A.G.Whittaker ;
R.J.Richards ;
张鹏飞 .
科学通报, 2004, (07) :673-678
[3]   南宁市大气颗粒物PMl0、PM2.5污染水平 [J].
胡衡生 ;
朱易 ;
张新英 ;
黄励 ;
罗洪亮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1-4
[4]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离子物种的化学形态 [J].
段凤魁 ;
刘咸德 ;
鲁毅强 ;
王林 ;
贺克斌 .
中国环境监测, 2003, (01) :13-17
[5]  
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化学组成[J]. 杨复沫,贺克斌 ,马永亮,张强,姚小红 ,Chak K. Chan, Steven Cadle, Tai Chan,Patricia Mulawa.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12)
[6]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 2002, (06) :11-16
[7]   上海市大气PM2.5中Cu、Zn、Pb、As等元素的浓度特征 [J].
沈轶 ;
陈立民 ;
孙久宽 ;
郑志坚 ;
郭红连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405-408
[8]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2.5、PM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 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胡伟,W.E.Wilson,R.S.Chapman,J.C.Pau,J.Zhang.中国环境监测. 2001(S1)
[9]   都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J].
邵龙义 ;
时宗波 ;
黄勤 .
环境保护, 2000, (01) :24-26+29
[10]   煤矽肺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抗氧化功能的研究 [J].
华宗祥 ;
冯明功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8, (02) :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