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

被引:60
作者
徐现祥
舒元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地区差距; 双峰趋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逐渐呈“双峰状”,趋同文献称为双峰趋同或两俱乐部趋同。为探索其背后机制,本文借助O’Neil(1995)框架,把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化分解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数量”、“价格”变化和其他,结果发现,进入 90年代正是由于沿海内地之间在物质资本积累上存在“看不见的”逐渐扩大的“鸿沟”,沿海、内地的组内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而组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从而中国地区出现双峰趋同。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经济研究, 2003, (03) :19-25+89
[2]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沈坤荣 ;
马俊 .
经济研究, 2002, (01) :33-39+94
[3]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 [J].
蔡昉 ;
都阳 .
经济研究, 2000, (10) :30-37+80
[4]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 [J].
魏后凯 .
中国工业经济, 1997, (03) :31-37
[5]  
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M]. - 中国计划出版社 , 王绍光, 1999
[6]  
Empirics for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Stratification, Polarization, and Convergence Clubs[J] . Danny T. Quah.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