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指向一种质量互释的混合研究

被引:29
作者
史晓浩
王毅杰
机构
[1]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流动儿童; 生活情境; 社会交往; 文化建构; 混合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5 [青少年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与其父辈不同,流动儿童的城市社会交往遵循独特的运作逻辑。从其城市生活的社会情境出发,学校类型、家庭教育与社区结构,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的接触机会、交往过程,从而产生不同的交往后果。学校在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中扮演着格外重要的角色,流动儿童的学校类型不同,其城市社会交往的逻辑迥异。在不同的学校空间,流动儿童建构出了不同的交往文化。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获得了更多与城市儿童及其家长接触的机会,他们与城里人的交往频率也更高,因而更有可能冲破身份制度的藩篱,从结构上实现与城市的社会融合。民工学校流动儿童则正在经历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1+31 +3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流动儿童城市社会适应结构与策略选择——以个案叙事中时间指向为视角 [J].
史晓浩 ;
王毅杰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1 (01) :52-58
[2]   家庭背景与流动儿童的留城意愿——一项基于家庭教育内容的实证研究 [J].
王毅杰 ;
刘海健 .
南方人口, 2008, 23 (04) :38-44
[3]   农民工的流动儿童生存环境与就学的相关分析 [J].
李朝晖 .
南方人口, 2006, (04) :40-47
[4]   区隔与认同:农民工子弟的人际交往现状研究——以南京市一所民工子弟学校为例 [J].
李运庆 .
青年研究, 2006, (05) :20-27
[6]   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 [J].
周皓 .
人口与经济, 2006, (01) :48-54+36
[7]   城市流动儿童健康成长问题探析 [J].
郑桂珍 ;
陈艳梅 .
南方人口, 2004, (01) :28-31+4
[8]   我国流动儿童状况 [J].
段成荣 ;
梁宏 .
人口研究, 2004, (01) :53-59
[9]   外来民工子弟父母养育方式和班级同伴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郑信军 .
心理科学, 2003, (04) :762-763
[10]   流入城市儿童状况初探 [J].
郑桂珍 .
南方人口, 2002, (01) :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