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量分析的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时空差异

被引:29
作者
张耀光
刘锴
刘桂春
于欣
耿雅冬
张洪月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区域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 海洋经济地域系统; 时空特征; 辽宁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4 [海洋资源与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4 ;
摘要
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间和空间差异的研究,既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与状态的重要指标,主要是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一定产业结构的区域内必然有着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论文从时间维和空间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沿海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6个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布局和其空间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21世纪地理学的特点:"从定性、静态到定量、动态研究",从而做到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在研究中应用了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辽宁海洋经济地区差异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主要采用动态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海洋经济发展过程和地区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统计方法主要采用区位商、洛伦兹曲线和集中化指数(或基尼系数)、威佛组合指数。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有机组合,则能在定量分析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增加了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从而也改变了人文、经济地理主要以依赖思辨方法的文字描述来阐明客观现象的局面。
引用
收藏
页码:863 / 8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灰色关联度模型在海洋产业分析中的应用——以辽宁省为例 [J].
张晋青 ;
张耀光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 (02) :125-128
[2]   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 [J].
孙才志 ;
王会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 (04) :7-11
[3]   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 [J].
韩增林 ;
狄乾斌 ;
刘锴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07-111
[4]   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 [J].
张耀光 ;
刘锴 ;
王圣云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5) :47-56+133
[5]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J].
刘慧 .
地理研究, 2006, (04) :710-718
[6]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J].
樊杰 ;
曹忠祥 ;
张文忠 ;
许豫东 .
地理学报, 2001, (06) :711-721
[7]   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 [J].
梁进社 ;
孔健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409-413
[8]   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J].
吴传钧 .
经济地理, 1991, (03) :1-6
[9]   最小方差在农业类型(或农业区)划分中的应用——以我国粮食作物结构类型划分为例 [J].
张耀光 .
经济地理, 1986, (01) :49-55
[10]  
SPSS 12统计建模与应用实务[M]. 中国铁道出版社 , 林杰斌,林川雄,刘明德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