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R&D投资与生产性投资的权衡:理论与中国经验

被引:6
作者
张亚斌 [1 ]
曾铮 [1 ]
陈开军 [2 ]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2]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R&D投资; 生产性投资; 权衡模型; 经验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6 [汇兑、对外金融关系];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国家R&D投资与生产性投资的权衡模型,对一国经济增长、R&D投资和生产性投资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以中国数据为背景,运用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VECM)及戈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生产性物质资本投资和R&D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长期内,生产性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作用随时间推延而减弱,但是始终为正,而R&D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并且在中期对经济增长作用为负。由此得出,在中国现实经济基础和要素结构状况下,用技术模仿替代主动的R&D研究才能实现经济的更快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95 +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 [J].
江小涓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6) :4-14+204
[2]  
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林毅夫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