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对软实力概念的不同认知及对双边关系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宋黎磊 [1 ]
陈志敏 [2 ]
机构
[1] 上海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软实力; 认知差异; 中国; 欧盟; 中欧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2.3 [与各国政府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软实力概念自约瑟夫.奈提出以后,迅速进入了各国的对外政策话语体系。本文将分析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对软实力及相关概念的认知,并加以比较。本文认为,中欧在软实力概念的使用中在软权力资源、软实力目标、软实力运用、软实力主体和软实力外交的地位五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认知差异,这些差异对双边关系带来了四方面的负面影响:价值观差异带来的政策分歧、软实力使用方式差异引发的政策冲突、软实力外交的地位差异产生的外交议程错位,以及软实力主体差异导致欧洲民间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冲撞。从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出发,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尝试性建议,以缓和或消解这些差异认识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60+159 +15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规范性力量欧洲”与欧盟对华外交 [J].
洪邮生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1) :52-65+155
[2]   欧盟对中国非洲政策的回应——合作谋求可持续发展与共赢 [J].
白小川 ;
范勇鹏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 (04) :72-80+5
[3]   国内学术界中国软实力研究现状述评 [J].
唐慧云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8, (03) :18-23
[4]   软实力建设与中国对外战略 [J].
俞新天 .
国际问题研究, 2008, (02) :15-20+71
[5]   中美软实力比较 [J].
阎学通 ;
徐进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8, (01) :24-29
[6]   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方长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 (07) :21-27+3
[7]   中国软实力评估报告(下) [J].
门洪华 .
国际观察, 2007, (03) :37-46+28
[8]   警惕“软打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 [J].
刘明 ;
郭素萍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 (01) :18-19
[9]   国际威望的实现路径及其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J].
宋效峰 .
国际观察, 2006, (02) :20-24
[10]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思想分析 [J].
张小明 .
美国研究, 2005, (01) :2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