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集聚机制再研究——基于内生交易成本视角

被引:9
作者
白积洋
机构
[1] 中共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集聚机制; 内生交易成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论文将内生交易成本嵌入到新经济地理模型中,分析内生交易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作用机理,以此阐明区域制度安排通过内生交易成本作用于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微观机制。论文以中国制造业地域分布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以内生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内生交易成本是企业选择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在地区的外生交易成本、地区支出水平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内生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促使企业向该地区迁移并加快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一个地区对生产者保护程度越高、投资政策越宽松、贸易政策越自由、劳动力流动管制越少以及企业融资越便利,越能吸引制造业整体向该地区迁移与集聚。因此,为了加快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双重效应,促进产业的"双向转移与集聚",优化本国产业的空间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77
页数:6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 [J].
陆铭 ;
陈钊 .
世界经济, 2008, (08) :57-61
[2]   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贺灿飞 ;
谢秀珍 ;
潘峰华 .
地理研究, 2008, (03) :623-635
[3]   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杨洪焦 ;
孙林岩 ;
吴安波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4) :64-72
[4]   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决定因素的研究 [J].
路江涌 ;
陶志刚 .
经济学(季刊), 2007, (03) :801-816
[5]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 [J].
黄玖立 ;
李坤望 .
经济研究, 2006, (06) :27-38
[6]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7]   运输成本、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区域分布 [J].
林理升 ;
王晔倩 .
经济研究, 2006, (03) :115-125
[8]   自然资源丰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研究 [J].
徐康宁 ;
王剑 .
经济研究, 2006, (01) :78-89
[9]   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J].
胡向婷 ;
张璐 .
经济研究, 2005, (02) :102-112
[10]   产业集聚的均衡性和稳定性 [J].
梁琦 .
世界经济, 2004, (06) :11-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