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都市圈城市创新能级体系比较

被引:41
作者
吕拉昌 [1 ,2 ]
谢媛媛 [3 ]
黄茹 [1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2] 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3]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都市圈; 创新能级体系; 创新联系;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3.03.013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大都市圈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是国际创新的主要支点。我国三大都市圈在我国创新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三大都市经济圈内城市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分析的基础上,对三大都市圈的创新能级体系进行了比较,并应用重力模型,对中心城市创新引力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了三大都市圈内部城市的创新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 [J].
谢富纪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 4 (02) :21-29
[2]   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模式及其构建研究 [J].
陈丹宇 .
科学发展, 2010, (02) :19-28
[3]   长三角、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能力的评价与比较 [J].
刘春香 ;
虞乐安 .
工业技术经济, 2009, 28 (05) :60-65
[4]   环渤海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J].
罗敏怡 .
港口经济, 2009, (04) :45-47
[5]   长三角创新发展决定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茆辰 ;
张光明 .
改革与战略, 2009, 25 (01) :150-153
[6]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7]   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比较研究 [J].
邓向荣 ;
刘璇 .
中国科技论坛, 2007, (11) :16-20
[8]   加快泛珠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框架与发展对策 [J].
温宪元 .
广东社会科学, 2005, (05) :5-10
[9]  
长三角都市圈创新体系的演化与评价[D]. 瞿頔.上海交通大学 2008
[10]  
Metropolitan Innovation System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ree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Europe. Fiseher,Manfred M,Javier Revilla Diez,Folke Snickar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Press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