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气溶胶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被引:33
作者
段婧 [1 ,2 ]
毛节泰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气溶胶; 区域降水规律; 聚类分析; 线性倾向估计; 回归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长期的地面降水和能见度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人为气溶胶对区域降水的可能影响.首先,根据1960~1979年的旬降水量资料,用包含显著性检验的聚类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的自然降水量(这段时间被认为是没有受人为气溶胶污染的影响,其降水被称为是自然降水量)进行分区,同一个分区内,降水的气候特征是相似的,从而建立起分区中各个测站之间降水量的回归关系.其次,利用1990~2005年的能见度资料分析这些测站的能见度变化率,选择能见度变化率的绝对值小于0.1km/a的站作为参考站,认为这些站没有受人为气溶胶污染的影响.在上述每个分区内,用参考站的降水量估算其他站的自然降水量,实际降水量与该估计值之差即认为是由于人为气溶胶污染造成降水的减少量.用1990~2005年的旬降水资料做了这种分析,得到这段期间中每个测站由于人为气溶胶污染造成的降水减少总量,并用统计检验方法证明这种减少是显著的,从而得到人为气溶胶污染确实是使局地降水量减少的结论.这一现象对夏季的降水较为明显,可以认为局地的人为气溶胶通过对流活动影响到对流云的降水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947 / 29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   重庆市区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叶堤 ;
蒋昌潭 ;
王飞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6) :6-10
[3]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J].
范引琪 ;
李二杰 ;
范增禄 .
大气科学, 2005, (04) :526-535
[4]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陈隆勋 ;
周秀骥 ;
李维亮 ;
罗云峰 ;
朱文琴 .
气象学报, 2004, (05) :634-646
[5]   利用MODIS研究中国东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J].
李成才 ;
毛节泰 ;
刘启汉 ;
陈介中 ;
袁自冰 ;
刘晓阳 ;
朱爱华 ;
刘桂青 .
科学通报, 2003, (19) :2094-2100
[6]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徐晓峰 .
气象科技, 2003, (02) :109-114
[7]   大气臭氧与气溶胶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J].
石广玉,许黎,郭建东,张豹武,孙宝来,龚知本,周军,谭锟,岩坂泰信,林政彦,长谷正博 .
大气科学, 1996, (04)
[8]   用于数值分类的聚类分析 [J].
么枕生 .
海洋湖沼通报, 1994, (02) :1-12
[9]   云雾物理学的进展及其应用 [J].
金范 .
气象科技资料, 1975, (05) :20-25
[10]  
1981—2003年我国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D]. 杨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