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收能力的研发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被引:26
作者
吴晓波
陈颖
机构
[1]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研发模式; 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0.11.013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研发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能力则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获取最佳的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长远的发展,企业有理由对这两者进行匹配,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境下在不同吸收能力状况中优先选择某种研发模式。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研发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进行了分析,继而计算得到不同吸收能力情境下两种研发模式的创新绩效边际收益。研究发现,企业在低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大于外部研发,而在高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低于外部研发,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吸收能力的情境下企业进行研发的最优资源分配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722 / 17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IT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J].
杜健 ;
吴晓波 ;
卫冬苇 .
管理工程学报, 2008, (02) :6-12
[2]   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概念模型与实证分析 [J].
张方华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6, (03) :47-53
[3]   企业技术获取的方式及选择依据 [J].
崔雪松 ;
王玲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05) :141-144
[4]   制造业全球化与我国制造业的二次创新战略 [J].
李正卫 ;
吴晓波 .
科学学研究, 2004, (S1) :68-72
[5]   社会资本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探析 [J].
吴晓波 ;
韦影 ;
杜健 .
科学学研究, 2004, (06) :630-633
[6]   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 [J].
边燕杰 ;
丘海雄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87-99+207
[7]  
R&D boundaries of the firm: An estimation of the double-hurdle model on commissioned R&D, joint R&D, and licensing in Japan[J] . Kenta Nakamura,Hiroyuki Odagiri.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 2005 (7)
[8]  
Internal and External R&D: A Sample Selection Approach*[J] . Claudio A.Piga,MarcoVivarelli.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4 (4)
[9]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R&D: A Study of R&D Choice with Sample Selection[J] . James H. Love,Stephen Rop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Business . 2002 (2)
[10]  
Absorptive Capacity: A Review, Reconceptualization, and Extension[J] . Shaker A. Zahra,Gerard George.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