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与中国自主创新: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被引:29
作者
汪斌
李伟庆
周明海
机构
[1]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ODI; 反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母国自主创新;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10.06.016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ODI对母国的自主创新效应是当前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为新颖的论题,自主创新效应也是中国"走出去"过程中国家战略预期的关键之一。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地研究了ODI与母国自主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就中国ODI对其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适当模型和1991—200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ODI在整体上对中国自主创新存在显著正面的反向溢出效应,ODI的反向技术溢出效应越明显,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而对东中西部各地区的效应则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利用ODI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提高我国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26 / 9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 [J].
陈菲琼 ;
虞旭丹 .
财贸经济, 2009, (03) :101-106+137
[2]   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与东道国的自主创新 [J].
李平 ;
盛丹 .
社会科学战线, 2009, (01) :92-99
[3]   外向FDI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 [J].
赵伟 ;
古广东 ;
何元庆 .
管理世界, 2006, (07) :53-60
[4]   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J].
冼国明 ;
严兵 .
世界经济, 2005, (10) :18-25+80
[5]   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建议 [J].
江小娟 .
中国外汇管理, 2000, (11) :5-6
[6]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s through workers' mobility [J].
Fosfuri, A ;
Motta, M ;
Ronde, T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1, 53 (01) :205-222
[7]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 . David T. Coe,Elhanan Helpma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1995 (5)
[8]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IN THE UNITED-STATES [J].
KOGUT, B ;
CHANG, SJ .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1, 73 (03) :401-413
[9]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 .2 Tolentino,Paz Estrellae. Routledge . 1993
[10]  
I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a Channel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Japan''s FDI in the United States .2 Branstetter,L. NBER Working PaperNo.8015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