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视野下的壮族族群认同

被引:6
作者
白杨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壮族; 族群认同; 民族旅游; 传统文化;
D O I
10.16726/j.cnki.bsxb.2006.05.005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族群认同是求同与求异的综合,旅游开发为实现族群认同提供了一个契机。壮族的族群认同要素主要有布洛陀文化、稻作文化、铜鼓文化、歌圩文化、岜莱文化、干栏文化等,壮族民族旅游开发以这些壮族传统文化为内容,既可获得经济利益,又是实现族群重建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微观层面上的族群认同及其现代发展 [J].
张海超 .
云南社会科学, 2004, (03) :80-84
[2]   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 [J].
覃乃昌 .
广西民族研究, 2003, (03) :65-72
[3]   壮族歌圩当代流变论 [J].
陆晓芹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4) :93-97
[4]   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认同(上) [J].
李远龙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1) :3-5
[5]   关于壮族干栏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J].
覃彩銮 .
广西民族研究, 1998, (02) :48-53
[6]   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 [J].
孙九霞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02) :24-31
[7]   花山崖壁画——图腾入社仪式的艺术再现和演化 [J].
潘其旭 .
民族艺术, 1995, (03) :21-40